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东县鲁吉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保障为根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下好“三步棋”战略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绘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图景。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以党建为核心,构建“党委统筹、支部发力、党员带头”三级联动机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团结相关工作;打造“红色教育+民族团结”特色课堂,组织党员干部、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民族政策法规宣讲20余场次,覆盖群众1500余人次;设立“党员先锋岗”“民族团结示范户”,推动党员带头参与矛盾调解、文化交流活动,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2起,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优势。
二、民生保障兜底线,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民生实事作为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引导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硬化道路26公里;强化公共服务,规划建设布依族文化广场,开展“送医下乡”“送教上门”“文化惠民”活动十余次;落实惠民政策,推荐就业岗位90余个,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发放脱贫人口外出务工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183人13.21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44名,切实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项目增收促发展,激活共同富裕“新动能”
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项目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目前,鲁吉粮桑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坚持大户示范引领,农户自愿参与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联农带农、共同发展的目标。建设形成“一核两翼三带”的省级桑旅示范园区。一期平整土地800亩,栽植嫁接桑苗48万株,配套机耕道、农用轨道车、水系管网,建设双体共育室4间、大蚕房18间,打造明家梁子核心区。二期打造桑园2500亩,栽植嫁接桑苗75万株,配套机耕道、农用轨道车、水系管网,建设双体共育室11间、大蚕房49间,推动两翼协同、三带发展。每年养殖“六季蚕”,每季可实现养蚕2000张,季均产茧2000担,全年产茧12000担,预计均价56元/kg,季产值达560万元,年产值达3360万元。园区一期建设直接覆盖区域为鲁吉村、坡脚村、鲁纳村,在园区及周边建设过程中的片桑、桑种植及园区务工方面直接受益人口3200余人,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600余人次,提供就业收入60余万元。
下一步,会东县鲁吉镇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项目”工作模式,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奋力谱写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