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流光溢彩的展馆中,凉山展区以独特的民族美学和创新的文化表达,成为全场焦点。展区内,红、黄、黑三色交织的彝族纹样与悠扬的月琴声相呼应,非遗传承人与数字艺术家对话,共同描绘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凉山文化新图景。
此次文博会,凉山展区带来了彝族服饰、银饰、刺绣、羊毛擀毡等精美作品。
在西昌彝人造物民艺工作室的展区,一组名为“拂星”的系列银饰工艺产品通过解构重组传统彝族纹样,展示了国家级非遗彝族银饰制作技艺的精湛工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文创产品区内,展示了一系列融合彝族元素的现代设计产品,如印有彝族十月太阳历和火图腾图案的丝巾、灵感来源于羊角的耳环以及带有彝文祝福语的手提包等。
这些产品不是简单的传统符号贴附,而是经过深度解构与再创作,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现代转化与创新。
越西“衣迪阿诺”彝族服饰带来的展品以红、黄、黑三色为主色调,不仅色彩浓烈、端庄,还融合了时尚设计,兼具民族特色与国际审美,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观者。
彝纹提包等单品既保留了彝绣技艺的原始张力,又通过剪裁与材质的创新赋予年轻化表达。从开展第一天起,前来参观询问的人就络绎不绝。
文博会期间,凉山展区还举办了多场“非遗展演”。其中,彝族刺绣和彝族月琴技艺展示尤为受欢迎。来自“西梅见物”的绣娘吉布为西和非遗传承人加瓦杨加现场展示了彝族刺绣和月琴弹奏,一针一线和一曲一调间尽显彝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受观众赞赏。